【概况】 六坝镇地处民乐县北端,距县城25千米,北靠县工业园区,南与三堡镇接壤,西邻新天镇,东接山丹县,是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示范区所在地。全镇交通便利,国道新旧227线、丰六路、六太路、张扁高速民乐段和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贯穿全境,区位优势明显。镇域面积307.8平方千米,辖16个行政村(六坝村、东上坝村、西上坝村、四坝村、四堡村、王官村、五坝村、铨将村、韩武村、海潮坝村、柴庄村、赵岗村、五庄村、北滩村、新民村、金山村)、183个村民小组,5605户、22735人,耕地面积13.7452万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是全县乃至全市历史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乡镇之一。2022年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79.59元,增长6.58%。
【产业振兴】 按照“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的总要求,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做强基地、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全面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全面落实订单农业,坚决扛起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与16个行政村签订稳定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落实小麦2.3万亩、马铃薯1.2万亩、玉米8.4万亩,全镇粮播面积达到11.9万亩,占耕地面积86.9%。完成与爱味客马铃薯交售订单12000吨。2.3万亩小麦全部收获、8.4万亩玉米已收获6.8万亩。全力推进中电投春禾15万平方米智慧农业工厂项目、2万吨马铃薯气调库项目建设,充分利用5万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大力开展马铃薯脱毒良种的研发、生产和扩繁,2022年育苗2.4万平方米,吸纳150余名搬迁群众在产业链各环节稳定就业。抢抓六坝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机遇,采取“先流转、再整治”的模式公司化运营土地,引进鼎丰、鑫汇等公司流转土地8.64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达到11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7.1万亩。探索建立“村级组织+乡村振兴投融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成立六坝、王官、金山等5个村股份公司和劳务公司,六坝村股份公司与鼎丰公司合作流转高标准农田连片种植马铃薯6000亩,劳务公司与县乡村振兴投融资公司合作,承包全县30公里污水管网六坝段工程,参与从事集镇小区、风貌改造农户环境卫生保洁等物业管理;金山、五庄、赵岗与祁连雪域公司合作,流转高标准农田连片种植玉米2.8万亩,建立“保底收益+分红”“流转金+分红”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变,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实现群众、村集体、企业“三方共赢”。
【城镇化建设】 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要求,以六坝村和集镇为核心,发展以特色农业、农旅融合为主的特色小城镇。加快推进供暖工程、污水处理、综合市场、冷链物流基地等配套设施项目建设,精心规划布局学校、医院、养老服务中心及就业培训、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建设,加快补齐集镇基础设施短板弱项,着力提升集镇功能品质。完成丰六路产业园连接线、牡丹园西路2条4.58公里道路和棚户区二期东路3.9公里、新天东路0.63公里道路建成通车。新建加油站1座,配套管理用房、地面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并投入运营。完成六坝中心卫生院西综合楼扩建工程,新建热源厂1座,安装40蒸吨燃煤锅炉1台,敷设管网4.6公里。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景区成功创建4A级景区,打造全省首个劳动主题公园。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以“十聚焦十到位”专项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对全镇450户已脱贫户(其中突发严重困难户38户)精准制订“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及时协调落实产业就业、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帮扶措施,确保应扶尽扶。持续做好稳岗就业帮扶,举办劳动力技能培训班3次,培训马铃薯种植人员120余人,在田园综合体产业基地务工。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抓好国家、省、市、县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认真完善镇村户“三级”资料,为评估工作夯实基础。
【生态环境】 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依托森林乡村建设项目,以森林旅游、森林文化、生态产业、森林保护为主题,按照造林绿化、景观打造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要求,完成迎宾路道路两侧、文化广场、中心公园景观绿化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田间道绿化。对集镇临街铺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停乱占、店外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了重点整治。共整治马路摊点和门外摊位60处,拆除户外占道交易棚20处840平方米,配套垃圾桶201个,划停车位160个,拆除户外破损广告牌76个。努力打造道路两旁有景观、房前屋后有绿荫,环境整洁优美、生态植被良好的村庄环境。建立考核评比机制,制订了《六坝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考评奖惩暂行办法》和考评细则,对全镇村组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进行考核和奖惩。从2022年1月起,镇环境卫生督查考核领导小组抽调专人,分10个督查小组,由镇相关领导带队采取每周四的定期督查和随机不定期方式进行督查,每月对各村环境整治情况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等进行督查考评,做到一月一通报,根据检查结果进行排名和扣分;促使村干部加强环境卫生日常管理,实现村庄环境卫生的长效治理。持续推进河长巡河管护常态化,统筹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落实大气污染综合管控措施,人居环境全面改善,绿色生态洁净美丽成为六坝最亮的“名片”和最大的民生福祉。
【民生事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推动生态地灾搬迁工程,动员211户群众搬迁至乐民新城,842户群众向集镇聚集,1053户群众有序安置,全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效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全力推进文化教育医疗养老事业发展,建成寄宿制小学综合楼、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六坝中心卫生院综合楼,高标准打造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持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22年新增低保户54户146人、特困供养人员7人,动态调整低保类别41户117人、渐退79户83人,为困难群众585户1524名低保户累计发放救助资金544.93万元;为五保户150人累计发放102.78万元;为350名残疾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51.11万元;为165户424人发放县级临时救助资金93.84万元,为315户1227名困难群众发放镇级临时救助金22.25万元;为1名孤儿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1.68万元;为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补贴资金33.47万元,民生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牢靠。开展“三进三问三查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活动和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及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发动村干部、联合社工站举办关爱服务活动28场次,慰问213人次,用实际行动为“一老一妇一孺一困”特殊群体增添温暖、奉献爱心。
【社会治理】 广泛开展道德涵育、乡村德治、新风弘扬、文化提振、载体创新“五项工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成文明村16个、推荐文明家庭11户、身边好人8个,引领新风尚,传播正能量。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民俗村、文化展览馆为依托,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内生动力,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推动形成锐意进取、自立自强的文明新风尚。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网格党员主导、村民自治、社会力量参与共治的“一核多元”运行机制,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排查等工作,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基层党建】 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党委集体抓、书记带头抓、班子成员分工抓、支部书记主动抓”的责任体系,坚持月安排、季汇报、年述职工作制度,压紧压实党建工作责任。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全年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4场次,研讨交流18场次,干部集中学习48次,帮办实事311件。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查处党员违纪违规案件7件。制定整改方案,细化整改措施13项,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星级争创工作,打造2.0升级版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示范点2个,争创四星级以上党支部13个。落实包抓领导、党建办主任、党建专干“3+1”帮带机制,东上坝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成效显著。开展“用清单、晒亮点、查不足、谈体会”活动,先后举办村干部培训班3期240余人次,开展评比活动3次,力促镇村干部能力素质“双提升”。指导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开年一件事”“为民办实事活动”,解决群众土地流转、农资购置、务工就业等实事26件。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严格“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稳步开展农村党员积分管理。按照“联盟带支部、支部引公司、公司促产业、产业连农户”的思路,构建“保底收益+分红”“流转金+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产业党小组12个,集聚党员162人,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10名,培树产业发展典型2个,打造高标准“乡土人才超市”1个,订单化销售农产品6.4万亩,构建布局优化、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坚持党建引领生态及地灾搬迁工作,217名党员示范引领,带动968名群众搬迁到集镇和乐民新城。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依托鼎丰、祁连雪域等公司,以六坝、王官等5个村为试点,探索推进公司化运营改革,5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其他村均在5万元以上。坚持党建引领社会治理,评选挂牌“党员联系户”216名,包联群众5461户,明确安全生产、矛盾纠纷调处、环境治理等“多岗合一”的工作职责,形成“支部建在网格、力量下沉一线、党员联系群众”的治理模式。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环境整治48次、调处矛盾纠纷64起。